美妙的传说,
让你成为母亲河的守护神。
矗立在奔腾的雅江两岸,
于是—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在这里,这亮丽的风景指的是朗县的雅江巨柏。而比这风景更亮丽的还有这里的人。
庭院整洁、窗明几净,鲜花怒花,绿草生辉,一幢幢亮丽的安居房,农户之间平坦的水泥路面相连……小康日子不再是昔日之梦,这是朗县洞嘎镇聂村活生生的现实。而带领村民从梦想走进这现实的人,正是聂村的村支部书记、全国劳模平措杰布。
林芝朗县聂村的村支部书记、全国劳模平措杰布
4月7日,我们在洞嘎镇见到了现年已62岁的平措杰布。他让我们搭乘他自己开着的一辆皮卡车,从洞嘎镇到聂村实地看村里的发展变化。
聂村地处大山腹地,在上个世纪90年代,村里的水渠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,村民连饮水都很困难,更别提农业灌溉了。
1994年,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平措杰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他上山下地了解情况,经过几个辗转不眠之夜后,决定动员全村的群众自己动手维修水渠。他凭着一股“没有干不成的事”的冲劲,走穿了鞋底,磨破了嘴皮,终于说服全村的群众自己动手一起来干。
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,他不顾路途遥远到县里说情况、谈民意,得到了朗县县委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,并一次性为他们解决了15吨水泥。另外,他还从自己本不富裕的口袋里拿出了为自家盖新房准备的钱,买来了水泥,带着全村群众起早贪黑干了起来,就这样,在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战后,一条水渠修建了起来。
如今,这条3公里多长的水渠,不仅使全村人用上了自来水,而且还保证了村里农田、草场、果园的灌溉。
“水渠修好了,如果利用水渠的流量、渠道出口的高低差距和水的冲力,办一座小水电站,那该多好。”当他把这一想法说给村民们听时,大家产生了怀疑:“我们有能力修好电站、发出电来吗”“能,一定能。”他坚定的说。于是,他们自筹资金把米林县派乡水电站的一台淘汰了的水轮机买了回来,因地制宜,自己设计,自己安装,顶风冒雨,立杆架线,苦战一个多月,终于建成了一座小水电站。水电站建成,结束了聂村没有电的日子。
“只要彻底改变单一、传统的农牧业种植方式,走多种经营、全面发展的路子,就能活跃乡村经济,迅速使群众的腰包鼓起来。”带领村民走向“光明”后的平措杰布通过调整产业结构,使群众走上致富之路。
聂村土质肥沃,气候温和独特,群众历来有种植辣椒的习惯,由于辣椒肉多、味甜、口感极好,很受市场欢迎。平措杰布先从自己的责任地里挤出2分地搞起了地膜辣椒种植试验,结果不仅产量高,而且还比一般种植的辣椒提前20多天成熟,市场价格也高。平措杰布掰着手指一算,种地膜辣椒比种青稞、小麦的产值要高出好几倍。于是他开始动员大家种植地膜辣椒。不到两年,聂村就种植20多亩,再次使群众的经济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走进聂村的田间地头,闻着泥土的气息,聆听河水哗哗的流淌声,记者看到方方整整的农田里,村民们正在栽种辣椒苗子。正在忙碌的村民尼玛占堆说:“辣椒是聂村的宝贝。去年自己家中种了2亩辣椒,收入超过12000多元,而且还不用愁销路。”
尼玛占堆眼中的销路,指的是洞嘎镇的朗敦辣椒专业合作社。
为了增加群众入,拓宽辣椒市场,2010年,在平措杰布的带领下,聂村联合其它村党支部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方式,在洞嘎镇建立了朗敦辣椒专业合作社。合作社不仅生产销售辣椒面、辣椒酱,还生产核桃油等产品,并且打造出了“朗敦辣椒”的品牌。
平措杰布说:“在2011年4月至2012年7月,合作社就从村民手中收购30多万元的原材料(干辣椒、花椒),年产值达40多万元。同时,还为镇上的6名待业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。”
由于合作社上门收购,村民不出家门就能尝到种植辣椒带来的实惠,这使得洞嘎镇村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空前提高。去年,全镇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,村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种植。
在带领村民的同时,平措杰布还带领村民革除陋习树文明新风。在开展“富在农家、学在农家、乐在农家、美在农家”的活动中,村党支部围绕“建筑强村、美化亮村、科技兴村、新风进村”的思路,实现了村民居室亮化、家园美化、环境绿化、心灵净化的目标,聂村成为当地富裕小康型示范村的一面旗帜。
村民白玛加措就说:“以前村里污水横流,臭气熏天,
现在则不一样了。有统一的排水沟,有集中的垃圾箱,在这这样的环境里,住起来也舒服。”现在村里已实现“六通”,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,小康户占73.2%……在平措杰布的带领下,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在2011年聂村村委员换届选举中,平措杰布以100%的赞成票再次当选为村支部书记。虽然他年过花甲,但从他坚毅的目光里和坚定的步伐中,我们看到,聂村的明天会是更加美好。
我要留言